大明:百岁修仙者,朱元璋亲爹

第72章:朱元璋破防了,爹,你咋啥都和雄英说!

外门弟子开始解释前因后果。

朱雄英听完,恍然大悟。

“原来如此,李叔你不必担心,为咱们天云观做事,必会保你无恙。”

朱雄英充满自信道。

他也确实自信。

他自己的身份,还有爷爷的身份,都是天云观最大保护伞。

“好了李叔,咱们快去天云观吧,师尊该等急了。”

“好。”

外门弟子随朱雄英离开。

而把外门弟子送到天云观后,朱雄英当即往转运司走去。

转转运司刁难天云观,他相信若告诉锦衣卫,而把锦衣卫告诉给爷爷,那么爷爷肯定会重视此事,并且第一时间处理。

但没必要。

一件小事。

他这个太孙,若还要动用爷爷。

那未来,还怎么接过大明?还怎么庇佑朱家?

要知道,

朱允熥朱允炆这一代朱家子弟,未来的保护伞不是爷爷,也不是老爹,而是他!朱雄英!

来到转运司。

朱雄英畅通无阻见到张都事。

“太孙殿下,您来了。”

张都事满脸陪笑。

朱雄英瞥了他一眼:“你知道我为何而来?”

张都事面容充满害怕:“知道,知道。”

“还请太孙饶命,是下官莽撞了。”

朱雄英冷笑道:“好,好的很!张都事,皇爷爷让你做官,你高兴的很,为什么?因为你手里拿捏着权力了!你也总有武力了,所以欺压百姓,把朝廷的律法抛之脑后。”

“若我今天没在那,你想对李叔做什么?是不是想屈打成招,逼着他把那些盐山给卖了?”

朱雄英愤怒开口,明明才八岁,可那股子摄人的气势,已经初露峥嵘,让张都事根本不敢抬头。

朱雄英看着惶恐的张都事,悠悠道:“这次是我看见,若是皇爷爷看见,必少不了你、以及转运师的处罚!”

“记住,下不为例!”

惶恐的张都事闻言,大喜过望:“谢太孙殿下!”

.

….….…….….….

周府。

周骥在看完一座山一万两甚至两万两的惊骇之事后,并没有回家,而是去酒肆豪饮一番,把自己喝的嚎啕大醉。

“逆子,你这干嘛去了?”

周德兴看到他,气不打一处来。

昨天那些破山一百多两全卖了出去,挣了一百多两巨款,所以今日周德兴特地设宴,宴请诸多好友。

这场宴会都过去了,可儿子周骥都没有到来,这如何让他不恼怒?

“爹,毁了,毁了啊。”

周骥自顾自道。

周德兴错愕:“毁了?什么毁了?”

周骥面有哭腔:“那些天云观的人,他们不是人,是恶鬼,是饕餮!”

“他们花了一百多两,就把咱们家的那些宝山给买了过去,咱们亏大了!”

宝山?

什么宝山?

周德兴人都听蒙了,没好气道:“你把话说清楚点。”

周骥闻言,哭诉道:“爹,就那些盐山啊,咱们家十二座盐山,一百多两卖给了天云观,结果天云观….结果那群臭道士,转手卖了十几万两!”

“什么!”周德兴瞪大眼睛:“十几万两?这怎么可能?”

周骥哭诉:“怎么不可能啊,今早我路上碰到那群道士,刚好转运司的人也来了,当面和那群道士说,一座山一万两的价格收购,他们不卖,转运司的人还开到了两万两一座山,可他们依旧不卖。”

“这说明什么?这说明那些山的价值,绝对远远大于一座山两万两。”

“咱家,亏大发了啊!!”

轰!

此言一出,如雨水落入平静的湖面,荡起阵阵涟漪。

周德兴瞪大眼睛,不敢置信的往后倒退好几步。

两万两一座山还不卖,那些破山….竟然有这么大的价值?

他不敢相信,也不敢置信。

可这话是从儿子嘴里说出来的,而且转运司的人,也不可能和天云观配合演一出戏,这是真的!

是真的!

该死,该死!

自家,竟然亏这么多!

亏他昨天还信誓旦旦,事情还没结束就写信给吕氏,和她道喜。

结果呢?

结果就是他们挣了一百两,天云观起步挣十万两。

差距实在太大了!

周德兴咬牙切齿。

如果眼神可以杀人的话,他怕是能杀死一百遍天云观的道士们。

“啊,啊啊啊!”

“这群臭道士,该死,该死!”

突然,他爆发起来。

不断暴喝,也不断拿着周围的花瓶砸了下去。

.

…….….….….….

傍晚。

奉天殿。

朱元璋还在处理政务。

最近首要查的还是那些贪官污吏。

而今日宁波、方田两地传来情报,这两帝已经遭了殃,两地的官府,几乎被朱元璋全部血洗,证据确凿之下,又加上以孔讷为首的文人口诛笔伐。

并没有人反对朱元璋的屠杀血洗。

宁波云田两地,被杀的七零八落。

而且除此之外,还有几个地方也被查出账簿造假,然后都察院又下地方去查。

只要查到问题,朱元璋绝不姑息。

渐渐的,朝堂百官读懂了朱元璋。

老爷子这是根据户部的账簿,在查贪官,而且还是一查一个准!

这究竟是什么神乎其神的技能,为什么单单凭着账簿就能查到贪官污吏,许多人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。

这群百官中,或许唯一能知道一点的,就是户部侍郎傅友文。

许多人也试探着问过傅友文,可得来的答案是,傅友文也不清楚。

傅友文能告诉他们的就是,有高人在指点着老爷子。

为此,百官们纷纷开始猜测起站在老爷子背后的人是谁….

不过由于朱元璋的这种手段,一时间,各地方官府听到消息之后,敢于造假贪墨的官府越来越少,几乎杜绝!

老爷子心情不错,翻着奏疏在批着。

只是很快,眉宇便拧了起来。

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。

由于已经十月份,即将入冬的原因,京畿附近百姓死亡人数骤高起来。

吏部尚书詹徽,统计出一份血淋淋的名单。

北边寒气先到,已经是有冻死者,被冻死者高达二十三人,中炭毒而死百姓高达一百三十二人!

朱元璋心在滴血!

作为大明帝王,每一个百姓的死,都是在无声诉说着他这个大明帝王的失败!

他是穷苦人家出身,他知道冬天对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。

尤其今年,天气似乎比寻常更加冷!

小冰期在明初上演过一次,就在洪武末年。

“去将詹徽给咱叫来。”

朱元璋起身,揉了揉疼痛的双腿。

这双腿就是当年冬天落下的病根,一直没好。

不多时,詹徽便急促走来。

朱元璋气色不太好,对詹徽道:“咱治理大明百姓,就要对得起百姓,现在冬天才刚冒头,北边都有这么多人冻死冻伤,等冬天彻底到来呢?”

詹徽沉默。

这事儿他也无奈,他也不想看到大明子民这么死了,可他能做的却很少。

朱元璋道:“有没有办法,能让百姓保证充足的取暖?”

詹徽想了想,叹气道:“现在北方取暖,都是困难事,传回来的卷宗显示,寻常百姓人家都在烧柴火取暖,富足点的,烧木炭。”

“柴火能补给的供暖少之又少,北方许多百姓家又都是木草屋子,因失火出事的有三户。”

“也有百姓不用柴火取暖,硬扛下去之后,亦有六户冻死。”

“富足点的家里,用木炭取暖,却缺乏基本常识,中炭毒而死的有十几户人家。”

“余下的,便是家里实在太穷,房屋漏风,缺少棉被等等.…”

听着詹徽说着大明百姓的现状,朱元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。

说到底都是,这个天下,还是太穷,还是许多百姓依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。

连最起码的供暖都不能保证,朱元璋愧对天下百姓!

他试着问詹徽道:“朝廷能不能拨款出来,给百姓无偿发放棉被?”

詹徽垂着头,默然道:“皇上,棉花在集市卖的很贵,朝廷若要保证北方百姓人人发放棉被,这固然财政能支撑的起。”

“可到真正入冬,各地都会有寒气,也都会冻死人,其他州府的百姓一定会有怨念,百姓不患寡而患不均啊!全天下那么多州府算下来,若是这么做,朝廷的财政会被拖垮的.…”

朱元璋眼里露出几分无奈,叮嘱詹徽道:“你好生交待各地方官府县衙,快要入冬了,咱都得先预防下,让他们一定要定期去民间乡村视察,做好百姓的生死存亡工作,实在贫困的,让他们统计上来,咱要救!”

詹徽点头:“微臣遵旨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