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观与净土

第6集《禅观与净土》(观照篇)

我们再看修善。

三者,发起善根增长方便——谓勤供养,礼拜三宝, 赞叹,随喜,劝请诸佛。以爱敬三宝淳厚心故,信得增长,乃能志求无上之道。又因佛法僧力所护故,能消业障,善根不退。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。

修善包括修习福德跟智慧的善根。

福德这一块,它主要是提出了七支供养,就是十大愿王里面的浓缩:供养、礼拜、赞叹、随喜乃至于爱敬三宝。这个在积集福德资粮当中,使令我们信心增长,志求无上菩提,这是第一个。

第二个,我们透过佛法的熏习加持,一方面消除灾障,增长大乘的善根。大乘善根是一种我空法空的智慧观照,以随顺法性离痴障故。就是为什么你今天愿意去修习智慧?因为我自性本来就是光明,本来具足光明,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情,只是随顺真如而已。

再看第四个。

四者,大愿平等方便——所谓发愿尽于未来,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,皆令究竟无余涅槃。以随顺法性无断绝故。法性广大,遍一切众生,平等无二,不念彼此,究竟寂灭故。

前面是断恶修善,这个地方讲度众生。发愿尽于未来际,化度一切有情众生,使令他们成就无余涅槃。为什么这样做?因为法性本来就相续没有断绝,所以他度化众生是时空无尽,平等无二,不念彼此,究竟寂灭。

你称性起修,你所做的每一个法,都能够产生广大圆满的功德,而且能够不触动你的生死业力。所以这个安住真如就是有这么多好处。

我看这个莲池大师的《竹窗随笔》,他讲到一件事。莲池大师他在云栖寺,有一天,他黄昏的时候出来散步,听到有人说在山下有一个住茅蓬的法师很有加持力,就是谁要是有病,他就持这个大悲咒念一念,然后就把这个水给谁喝,谁就好了。这个时候莲池大师就过去看,他这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。当然法力不可思议,大悲咒对每一个人是平等的,关键是心力不可思议。他是怎么启动大悲咒的,他用什么心态。莲池大师就在旁边观察一段时间。

他出来以后说:一念的平等心。他说这个法师,不管任何人对他恭敬也好,供养也好,他完全都没有动念头。你供养他也好,不供养他也罢,他的心就是安住离相的一个心。莲池大师说,一念的离相跟法性相应,心力不可思议,所以具足加持力。这个法师他就做这件事情而已。

诸位!不要小看你现在的随顺。王子坠地,功超群臣。你今天跟十方诸佛是同一个思想,跟十方诸佛是同一个鼻孔出气。像禅宗说的,你生长在王家,虽然你是王子,但是你是一个佛陀的种性,叫大乘的菩萨种性,你是继承王位的。你说,王子坠地,为什么功超群臣?因为这些大臣他没有找到真如,还在因缘里面打转,他还是没有走上大乘道。

所以,这个大乘的佛性,你一念的相应都不可思议!因为你跟佛陀是同一个家族。要讲得贴切一点,跟十方诸佛同一个鼻孔出气,同一颗心脏。如果你要把佛念好,是要两种随顺——内顺真如,外顺弥陀。内顺真如,把自己的心灵力量启动起来;外顺弥陀,就是透过皈依启动佛陀的力量。

丁三、功德总结

好,我们看这个最后的总结,功德总结。

迷故成障 众生迷闷,背觉合尘,故发尘劳,有世间相。

悟则功超 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,而如来藏唯妙觉明,圆照法界。是故于中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;不动道场,徧十方界,身含十方无尽虚空,于一毛端,现宝王剎,坐微尘里,转大法 轮。

结示劝修 灭尘合觉,故发真如妙觉明性。

—《楞严经》—

对于我们的本来面目,有两种情况:第一个是迷失了,离家出走了;一个是觉悟了,回家了。这两个会有不同的结果出来。

(一)迷故成障

我们先看,迷失的人会有什么后果?

迷故成障——众生迷闷,背觉合尘,故发尘劳,有世间相。

一个凡夫,我们看到他起惑了,看到他造业了,其实这个只是一个结果。我们现在更关心,他为什么会起烦恼?为什么会造业?我们今天一个人起烦恼了,造业了,就很紧张,去忏悔,去对治,忏悔业障,对治这个烦恼。

但是更重要的就是说,为什么好端端的一个人,内心会起惑造业?找它的根本原因出来,你才能够永远断绝它的根源。就好像说你看到灰尘脏了,你赶紧去擦它,也对,但是关键是你要知道它为什么会脏。

事出必有因。只有一个原因叫做“一念妄动”。众生迷闷,背觉合尘,就是这个道理,因为我们没有安住在真如本性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生生世世做了很多的善法,但是我们还是没有成佛,因为你没有安住,因为你永远在因缘的假相里面活动,叫做迷闷。然后违背了真如的觉性,在生灭的因缘里面活动,所以你顶多只能够创造一个生灭的快乐的果报,你顶多的酬偿就是只有人天福报,这些都是生灭的尘劳相,世间相。

我们以前都走到了六道轮回的跑道,你这个跑道再怎么走,也就是人天而已。因为你的因地是生灭的,结果也是生灭的。

(二)悟则功超

我们看佛陀是怎么成就的。

我们看下一个。

悟则功超——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,而如来藏唯妙觉明,圆照法界。是故于中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,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;不动道场,徧十方界,身含十方无尽虚空,于一毛端,现宝王剎,坐微尘里,转大法 轮。

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,最关键的就是他一开始第一步就走对了。因为他在生死凡夫充满烦恼罪业的时候,他因地就是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: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。佛陀找到了在整个内心当中,一个不生不灭的一念心性。他找到了这件事情,他知道有这件事情,然后,去合它,去随顺它。

那么站在这个角度,再去做断恶修善度众生,所以他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,创造出“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” 数量的无障碍;“小中现大,大中现小”这个本质的无障碍,这样的功德。

所以,有这样的一种功德,就有什么相貌出现呢?他能够在一个地方不动道场,同时能够遍十方界,他的法身含摄十方无尽虚空,在一毛端,现宝王剎,在一个微小的微尘里转大法 轮,他是事事无碍。

(三)结示劝修

我们看最后的总结。

结示劝修——灭尘合觉,故发真如妙觉明性。

所以,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,就是重点在于他远离了生灭因缘相,找到了不生不灭的本性,所以才产生这么多的功德。

我们这样子讲好了,因地发心,其实你不应该急着就去跑,就很努力去跑,当然跑是要,但是关键是——你先看看,你现在是跑在哪一个跑道?云何应住?你是站在什么角度去修学,这很重要!

你布施了一百块,这是一个缘起,这一百块会有什么结果?三种结果:第一个,你是怎么想的?你的安住力。

我布施一百块,可以尝到安乐的果报,恭喜你,你走到了人天乘,因为你是这样想,你以住在业果来布施了。

我布施一百块,为了调伏我对金钱的执着,这是解脱道,这一百块对你的意义是解脱道。

我布施一百块,是因为我自性本来清净,我是依止清净心而生起广大的菩提愿力,真空妙有,这是菩提道。

所以,你这个安住很关键!如果你的本质是砂,不管怎么去煮它,最后的结果就是变砂而已,它不可能变成米。所以灭尘合觉,才有所谓的真如妙觉明性。一个人没有真实安住,他不可能去脱离生死因缘的业力。

丙三、结示

好,我们看最后的总结。

我们的愿力,从一种成佛的愿力也好,往生的愿力也好, 有两种情况:一个是事修,一个是理观。事修叫做“净罪集资”;理观叫“破妄显真”。

我们把这两个念一遍。

一、依事修净罪集资:

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