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看讲义,《禅观与净土》,这个是讲到第三篇的《念佛篇》。我们先看它的大科:
第一个,法脉传承。我们介绍净土宗的整个传承,从释迦牟尼佛宣扬以后,经过印度的祖师、中国的祖师的演变,它有些什么样的传承变化。第二个,我们谈一谈净土宗的纲要。当然净土宗的重点,我们前面说过,不在佛号,重在感应,所以你思想的提升有两种的方法,一种是皈依,一种是观照,这两种纲要。第三个,我们用两个偈颂把前面皈依式的念佛、观照式的念佛做一个总结。
乙一、法脉传承 分二:丙一、印度传承;丙二、中国传承
我们先看第一个,法脉传承。
丙一、印度传承
先看印度的传承。
难行道。惟靠自力,勤修戒定慧,于无量劫,捍劳忍苦,次第破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,竖出三界,历劫修证,是为难行道。
易行道。仰赖佛力,一心执持名号,得佛愿力加持,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,疾速圆成菩提,是为易行道。
佛教的法脉,基本上我们分成两块:一个是佛在世时候的法脉,一个是佛灭度后的法脉。
我想,佛在世的时候,他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。佛陀的功德,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他那种方便力:“佛以一音演说法,众生随类各得解。”这个世界上只有佛陀一个人能够宣扬个人化的佛法,他可以把一个道理讲出去,这个道理刚好适合你个人,这件事情不可思议。
我们一般人只能够讲通途性的佛法。诸行无常,这是一种通途概念,但是无常,到底你应该怎么去理解它,那得你自己想办法了。作为一个法师,我们只能够讲一种通途概念的佛法,但是佛陀就不可思议,佛陀会知道你要从哪里切入。
比方说,空性有三种切入法:空性可以从无常切入,可以从因缘性空切入,也可以从心性本来清净切入,有三个切入点。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回事,但是佛陀知道。所以,佛在世的时候,弟子们的学习是以佛为师。所以你一个人生长在佛世非常吉祥,你不用广学多闻。广学多闻在佛陀在世根本不成立,释迦牟尼佛在的时候,很多弟子都是听闻佛陀少许的开示就证得阿罗汉果,因为佛陀知道你内心,你的问题在哪里,你的善根在哪里,他会讲一个恰到好处的法,刚好去启动你的善根,刚好去消除你的罪障。所以,佛陀说法是他能精准地掌握你个人的特性。
当佛陀灭度以后,那对不起,佛弟子的这种以佛为师的因缘就消失了,进入到以法为师。这个医院医生不在了,但是药还在。
这个时候佛弟子学习有问题了,缺乏佛陀的引导。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法,佛陀的经典这么多!所以就必须有历代的祖师出来,怎么样?判教。什么叫判教呢?就是把佛陀的教法,根据它的特性加以分门别类。你是胃痛,吃胃药;你眼睛痛,吃治眼睛的药。所以他必须怎么样呢?把佛法归纳,重新归纳来减少佛弟子的摸索时间。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佛陀,至少弥补佛陀不在的一些过失。所以判教就很重要,祖师必须把佛陀以前所说的法,全部地整合起来做一个归纳。
净土宗也是这个道理。佛灭度以后,大乘佛法中,对净土宗的第一个判教就是龙树菩萨。他的时代,是佛灭度后一百多年,也就是正法时代。龙树菩萨当初把大乘佛教跟净土法门做一个判教,叫作难、易,这两种概念。
我们现在说明什么叫难。这个难行道的关键就是惟靠自力,用你自己内心的戒定慧去消除内心的烦恼,去处理外在的业力。我想你一个人开始修行,你看佛法,正常情况叫作顺生死流,你过去干嘛你现在还干嘛。但是修行刚好是相反的,你要去处理你无始的业力,处理内在的颠倒妄想,而你这个过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处理!这第一个。
第二个,仰赖佛力,称念名号,然后跟十方诸佛或者跟弥陀感应道交,那么此生得至不退转,乃至于究竟圆成菩提,是为易行道。
这个难易的概念是怎么建立的?我们先解释一下它的基本定义。我们经过无量的轮回,从一念的清净心,经过长时间的生命的经验,每一个经验都累积了很多的业力跟妄想,到了现在才开始学佛。所以诸位,我们为什么学佛面对的问题那么复杂呢?因为你不是一张白纸才开始学佛,你是一张白纸一念妄动以后,经过长时间的生命经验,把这张纸弄得乱七八遭了,再来学佛。
那么这个地方有个问题了:业力跟妄想是多生多劫的累积,而你修行是短时间的几十年的修行。也就是说,什么叫了生死呢?就是你试图用几十年的光阴,当然这几十年还扣掉你吃饭、睡觉、工作、休闲,然后用这么短的时间来处理你无量劫留下的问题。
当然,你有两种选择:第一个,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。那你就落入难行道了,印光大师说了,譬如陆道步行,你是走路过去的,那就一步一脚印,很辛苦。第二个,你适当地把诸佛菩萨的本愿力“转他成自”。就是说,十方诸佛都有发愿,他在大般涅槃的时候都没有入灭;你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正确的密码跟渠道,能够把诸佛菩萨的功德透过感应道交转成你自己的功德,你就容易多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