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题名(科举)

75、山寺礼佛

史夫人接着道:“不瞒两位,今日确实有一件天大的好事,想跟两位商量。舒文今年十五岁了,这个年纪也该想着成家立业了,舒文已经考中秀才,立业是不用愁了,就是不知成家之事,两位可有打算。”

李氏道:“我们都是大字不识的庄户人家,什么都不懂,还是不要给舒文添乱了。将来,无论他选择什么,我们都会支持。”

这份宽容与尊重正是于家不同于其他人家的地方!

史夫人感叹于这家人对舒文的爱重,接着将自己的话说完:“我知道一位姑娘,知书达理,温婉贤淑。家里父祖都在朝为官,哥哥已经考中举人,她是在京城受着世家大族的教养长大的,琴棋书画,管家理事样样精通……他们家看中了舒文,想与您家结两姓之好,让我来说和说和。”

李氏与于氏对视一眼,俱是不敢置信,“夫人是在说笑吧,那样的人家能看上我们家!我家只是农户,在地里刨食的,若不是舒文读书好,有本事,我家如今还要为吃喝发愁呢。”

史夫人笑道:“夫人妄自菲薄了,如今舒文已经是秀才,于家也可改换门庭,称为耕读之家了。我既然开口了,就是想促成这门亲事,我可是把舒文当成自己的孙子看待的,万万不会害他。女方那边已经谈好了,我只问你们的想法。”

李氏叹气道:“我们家就是普通农户,如何能高攀那样门第的姑娘,便是为着舒文着想,也不能找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岳家。”

如今对舒文有所助益,将来舒文为了还这份情,不知要付出什么代价……

史夫人却道:“就是为着舒文着想,我才想促成这门亲事。你想啊,舒文如今已经是秀才,以他的学识考中举人不难,便是高中进士,入朝为官也是早晚之事。将来舒文不会留在杨家村,必定要走出去,这便需要一个贤内助帮他处理人情往来。只有这样大家族教养出来的姑娘,才知道如何更好的帮助舒文。”

若是从这个角度考量,的确要给舒文找一个高门闺秀。况且,于家门第太低,找什么样的人家都是高攀了。

于氏开口问道:“按理说,这样的大户人家都是要找门当户对的公子,他们家如何会看中我们舒文?”

史夫人打量着于氏,这是舒文的母亲,她刚刚一言不发,史夫人还以为她只是唯唯诺诺的村妇,一切听从婆婆安排。没想到,她却能一眼看到问题关键所在。

是自己先入为主了。

要是一般的人家,知道有这样好的一门亲事,什么都不问就答应了,于家人却还要细细思量。

不过陆家看中的也就是于家这份赤诚之心——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

史夫人解释道:“确实有些原因,我也不瞒你们,那家姑娘在京城的时候定过一门亲事,后来两家因为朝堂上的分歧退亲了。不了解实情的人便瞎传流言,害的那姑娘在京城都待不下去,他们家便想给自家孩子找一个人品贵重的夫婿,并不在意男方的家世。”

李氏与于氏仔细思量,按着史夫人的话来说,那户人家确实是最合适的。

只是那姑娘不知因何退亲,不能只听史夫人一面之词,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求证。

舒文需要一个能帮助他掌管家事的妻子,以自家的门第又接触不到其他的大户人家。

难得那家人看中舒文,不如先答应下来,见见那家姑娘。

至于最终的决定,还是要舒文来做。

李氏打定了主意,对史夫人道:“夫人的话很有道理,只是我们什么都不懂,要与舒文商量后才能决定。不知是哪户人家的姑娘,我们可能见见?”

李氏松口,事情便成了一半,史夫人相信于舒文定会权衡利弊,做出正确的抉择。

史夫人笑道:“你们已经见过那孩子了,就是陆家的小姐,和我们一起上山的,还记得吗。”

原来这才是到青山寺赏景的目的!

李氏婆媳两个都觉得心惊肉跳,陆家老爷可是舒文的老师,是皇帝老爷身边的人!

若自己没有同意,难保陆家心里没有疙瘩,那岂不是将舒文的未来都断送了!

李氏嗔怪道:“夫人怎么不早说,陆家可是我们舒文的恩人,不相信谁也不能不相信陆家的为人……”

史夫人笑道:“这是陆夫人特意交代的,他们只想给孩子找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夫婿,并不想挟恩图报。你们不要有压力,婚姻是结两姓之好,自然要你情我愿。”

可惜,只要两方实力不均衡,便不存在绝对的你情我愿。

李氏忙应承道:“陆家姑娘我见了,长得真好,就像画里的仙子一样,能娶到陆小姐是舒文几辈子修来的福气。我们回家就跟他爷爷商量,也让舒文拿个主意。”

李氏觉得自己后背出了一身的汗,陆老夫人在旁边禅房等得也很心急。

此时,下人来报,隔壁的交谈已经结束了,陆老夫人这才迎了出来。

史夫人轻轻对陆老夫人点头,传递着肯定的信息,陆老夫人脸上的笑容更真实了几分。

如今再看彼此,又觉得有几分不同,关系发生了转变,对人的感官也不一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