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题名(科举)

96、物是人非

于舒文在心中酝酿情绪,将故事讲得更具有感染力。

要劝一个灰心丧气的人重新打起精神,有什么好办法?

于舒文的建议就是告诉他,这世上有的是比他更惨的人,有的是挣扎在生死线上依旧没有放弃希望的人。

“村上有人劝爷爷将我送人,因为于家确实没有银钱承担我的医药费用,爷爷却没有同意。他每日里辛苦干活,还要上山挖草药,交给大夫换取为我治病的药。因为体弱,我不能跟着同伴们上山下水。村里的孩子,八九岁就开始在田里跟着大人干活。可是我因为力气小,不能做需要体力的活计……爹娘担心我将来无法养活自己,这才多方筹谋,劝说爷爷让我读书。”

陆瑾昱听着于大哥的故事,瞬间便忘了自己刚刚的心灰意冷,于舒文也陷入了回忆之中——

“当时于家还没有分家,爷爷手中的银钱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要留给大伯和三叔的,若我进私塾读书,每年便要花费五两银子,要知道当时全家一年吃穿用度也就十两银子。我的几个堂哥都没有读书,大伯母与三婶自然也不同意我多花这部分银钱。”

“爷爷为了一家和睦,为了我能有个养活自己的营生,便做主分产不分家——订立契约,将所有家产一分为三,爹爹的那一份便拿来给我读书,这才取得全家的一致同意。当时,家人的打算便是让我读到十二岁,就要离开私塾,到县城做学徒,将来做个账房先生——这几乎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营生了……”

“但是,通过书籍,我了解到了这个世界有多么大,我想亲眼去看看。更重要的是,我看到了古今圣贤名士们的人生,我也想掌握自己的命运,做一个对国家对百姓有用的人!我从书上学到了很多东西,如曲辕犁,如豆腐,这两样物件,为于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入。这份银钱却也引来了他人的贪婪,当时的西河镇里正便暗地里打压于家,将于家买的良田换成了薄田……那个时候我才知道,若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,便是拥有再多的银钱都无法保全。”

于舒文看向陆瑾昱,接着道。

“……也就是那个时候,我下定决心参加科举。你要知道,我必须在十二岁离开私塾之前取得一定成绩,让家人看到读书的好处,我才能继续留在私塾。这样的绝境让我不敢松懈,拼劲全力要改变命运。”

“至于结果,你也看到了——十二岁,我取得了童生的功名,从那以后,便没有人再反对我读书。曾经欺压过于家的人都开始示好,杨家村的村民也真正接受了于家。阿昱,人没有被逼到一定程度上,是不知道自己的极限的。所以,阿昱,你不必跟我比,我不过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早早地便知道自己该干什么,还能克制住的惰性,才有了这样的成绩。”

于舒文叹了一口气,“我反倒羡慕你,什么都不用想,只需要一心读书,所有的烦恼都有家人为你解决。”可惜自己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,想要的只能自己打拼。

这些话七分真三分假,于舒文只隐瞒了自己的前世,并夸大了一些困难。

陆瑾昱听得惊呆了,“原来于大哥幼时这么苦吗!”

于舒文哭笑不得:“都说了这是过去,如今于家已经不愁吃穿,还打算将家里的孩子都送到私塾读书呢。便是当时我也没有觉得有多苦,即便家里揭不开锅,爷爷奶奶依旧支持我读书,大伯和三叔也是。若没有他们,或许我现在只能无所事事的在街上游逛,或许我早就因一场大病失去了生命。他们对我的支持便是我面对困境的勇气,我从不曾感受到无助,也从未泄气!”

听完于舒文的故事,陆征道:“阿昱,你不需要跟子澄比,我并不曾要求你们必须要做什么,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好好学习,明年下场再试就是了。能够击垮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能力不足,而是你的心性够不够坚强。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坎,将来你们的人生中还会遇到数不清的挫折。这次院试,就当是一次试炼,只要你能吸取教训,下次定能做的更好。”

陆瑾昱听到了于舒文的故事,才发现,这个世上多得是比自己难过的人,哪里好意思为这点小事挫败。

“祖父说得对,明年我一定会考中秀才!”

陆瑾昱的烦恼解决了,便安心的去睡觉,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了。

书房中,陆征对着于舒文感叹道:“我只知道你过去不容易,但没想到有这么难,家中若有什么困难,定要与为师说,你就跟阿昱他们一样,把为师当成家中长辈,不要与我客气。”

如此艰难的环境,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,可见此子心性之强大!只有这样的人,才能在朝廷立足。

于舒文连忙解释道:“老师,刚刚的话有些夸张,我是为了安慰阿昱才这么说的,您千万别当真。事实上,自从家中做出豆腐,卖了几百两银子,这些年又陆续添置了一些田地,再加上三叔在外跑商,家中境况已经好转很多。”

陆征微微点头,也不知信了多少。

于舒文转念一想,提议道:“老师,如今正是秋收时节,不如我带阿昱回家住几日吧,让他感受一番农家秋收的辛苦,对民生疾苦定会有一番体会。”

这主意好,比自己对着阿昱一遍遍说教要有成效。

陆征当即点头:“好主意,到时候,我们全家都去,顺便到青山寺上柱香,就当是散心了。”

于舒文也很高兴,“我立刻往家里传信,让家人收拾房间,到时候,您就住到学生家中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